2021
十月

24

3438

【临终关怀】第八讲|临终陪伴的目的:为病人善终—完成遗志

1231231

主内亲爱的弟兄姊妹,大家好:

在上周中,我与大家分享了临终关怀的目的之一:病人能善生、善终。

今天第八讲,我继续为大家分享得善终的方法和途径。

为获得善终,临终关怀者应帮病人完成遗志、遗愿,了确病人的心愿。

很多时候,人生在到了比较末端的时候,人会面对生命内在的渴望,通常一生都在忙碌,一生都在做事。赚钱养家,或者展现自己的能力。而无暇顾及内心的愿望。而在生命的倒计时里,要面对他内心深处真正渴望却未完成的事,尤其是,如果生病的人年纪较轻,在社会上还是有地位的,我们还要帮助他做社会性的告别,准备和交代后事。比如,对子女的教育与安置,财产的分配等。病人可能希望能把自已有价值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,或希望捐献自已的器官造福他人。

一个人生病后,从希望被治愈,发现治愈没有希望时,会希望延长生命,如果生命已有时限,就会退而求其次,希望减轻痛苦,当前面的希望都无法兑现时,最后会希望安宁、有尊严地死亡。家属要了却病人的心愿,答复病人的余生期待。人生很重要的就是在要走的时候,感觉上是没有牵挂,没有遗憾

我愿意强调,人在健康时,应该预立遗嘱。也就是生前预嘱:它指人们事先,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,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、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。通过病人在清醒的时候,自己做决定,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,就可以避免自己做不了决定,家属做了决定,又要承受不同的压力的局面。这也能理解为,有尊严地离开。在不可治愈的伤、病末期,放弃抢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。让死亡既不提前,也不拖后,而是自然来临。在这个过程中,应最大限度尊重、符合并实现本人意愿,尽量有尊严地告别人生。

生前预嘱包括五个愿望,1,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,2,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,3,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,4,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,5,我希望谁帮助我。

有数据表明,人一生所花医药费用,75%都是用在了临终前的抢救上,而这些抢救,大多都发生在ICU。很多时候,结局并不美好也不理想,不仅不能起死回生,病人还要忍受巨大的痛苦。许多时候家属还要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,甚至巨大的债务。

生前预嘱,能解决这个难题,生前预嘱,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临终愿望,而其他人不做评判,帮着实现这种愿望。推广生前预嘱,让更多人知道人们可以按照本人意愿,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,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。

在新闻调查中的护士长,肺癌,半年没有躺下来好好睡一觉,刚看到生前预嘱,就选择不插管,而她的丈夫、儿子,都表示同意,因为看够了她痛苦的样子,希望她离开的时候,能够安详一些。做好生前预嘱,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家属,对于生命的离开,都能变得坦然接受。一位医生分享,他朋友的妈妈90多岁,接受了生前预嘱,挑选自己追悼会的照片,要放年轻时的照片,家人觉得不妥,那样会让人觉得是英年早逝,在这样有商有量的情况下,老妈妈笑着拍了追悼会上的照片。相信她的离别,不会那么凄惨,不会那么忧伤,反而会有一种淡淡的平静。

当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,对自己的离别,早做一些思考,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,能少一些遗憾。

阿图葛文德在《最好的告别》中写道:死亡都是确定的,但是,死亡的时间并不确定。于是每个人都与这个不确定性,与怎样、何时接受战斗失败进行抗争。至于临终遗言,却好像根本就不再有这回事了。

对于插管、依赖呼吸机的生存状态,常年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工作的护士,是这样描述的:气管切开,不能讲话,离不开呼吸机,活动范围只有那一张床。这样的生存状态,对于生命终末期的病人来说,与其说活着,不如说是一种折磨,当时靠呼吸机走过生命最后6年的巴金,就是这样的感受;

如果你愿意,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 可以做自己的主。案例:央视两年前曾播出的一期新闻,调查中,曾经是医院的一位护士长,77岁,患肺癌,她说如果不是想到自己离开了,孩子就没有妈妈,她会选择放弃治疗。后来,护士长明确表明,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她不愿进ICU。她觉得那样的离开,没有尊严。所以许多从事医疗的医护人员在查出癌症晚期后,依然选择放弃治疗,回家享受生活,几个月后,在家里安静离世。而不是痛苦的死在病床上。

从前面的分享及案例中,我们可得知生前预嘱,让优雅的离别,成为一种可能。也能让当事人,做自己想做的事,让离别没有纠结、没有遗憾、也没有悔恨。做好生前预嘱,珍惜生命中剩下的每一分、每一秒,好好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。

如果你做了生前预嘱,也使家人在你突发状况时,知道如何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决定。如此他们也勿需背负不够尽孝的情感愧疚与负担。

梳理一下今天的分享,为获得善终,临终关怀者应帮病人完成他的遗志、遗愿,了确病人的心愿。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做生前预嘱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愿天主祝福大家。我们下期节目再会!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